聚焦精准资助,打造“助学解困工程”。将学生资助工作起点前置,通过新生家访、宣传咨询等方式,让每位新生及时了解资助资格认定工作及资助政策。统筹各类资助金,科学制定资助标准,建立“助学金兜底、困难补助保障、大病救助补充”的帮扶体系,推动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。严格落实“信息采集、量化测评、民主评议、验证核实”工作流程和“班级—学院—中心—学校”四级评议制度;鼓励教职工将困难生家访融入到外出调研、交流研讨、社会实践等工作中,着力提高学生资助认定精准性。聚焦重点困难群体,精准研判对接资助需求,新增特色补助和系列发展型资助项目,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实效。
聚焦道德浸润,打造“强志育人工程”。搭建集课堂教学、校园文化、品牌活动于一体的育人平台,将学生德育融入各项资助工作中,不断强化资助工作育人属性。开设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必修课,每年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3000余个,选派专业教师加强指导;完善管理及考核机制,开展勤工助学之星评选表彰,努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。联合有关金融机构举办诚信讲堂,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。结合时政热点,通过报告会、主题活动、展板宣传、线上推文等形式,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,积极营造资助育人校园文化。连续8年开展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主题宣传活动,连续6年举办“典赞青春”优秀学生颁奖典礼,宣扬励志精神,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、就业观和价值观。
聚焦志愿奉献,打造“感恩回馈工程”。持续开展“情暖同城·让爱回家”寒暑假家访实践活动,组织受助学生组团走访低年级学生家庭,宣传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,建立朋辈之间长效帮扶机制,累计开展实地家访500余次、线上询访困难生家庭近千个。打造志愿服务管理平台,改革综合评价体系,设置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,将志愿服务纳入成长体系,鼓励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,培养学生知恩感恩、勇于担当、互助共享的优良品质。深入挖掘、大力宣传受助学生典型,举办育人故事分享会,讲好新时代学生资助故事,激励更多学生奋发有为、自强拼搏、感恩奉献,涌现出“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”获得者等示范典型。
聚焦全面发展,打造“能力提升工程”。不断丰富资助内涵,为受助学生提供多样化、个性化的能力提升项目和锻炼机会。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,设立“乐·发展”基金资助项目,包含“乐学”“乐职”“乐活”“乐创”“乐行”“乐课”等6个子项目,着力满足学生在能力提升、就业支持、兴趣培养、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需求。注重提升学习发展能力,组建学习发展指导导师团队、朋辈导师团队和学生工作团队“三支队伍”,每年开展学业帮扶活动30余场次,内容涵盖科研分享、学业辅导、团体辅导等。持续加强就业指导,每年春季开设求职能力提升训练营,围绕“职业规划”“自信演讲”等主题打造沉浸式教学课堂;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,建立健全职场导师一对一职业辅导机制,着力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实习实践能力,为受助学生全面发展、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。